国际信用管理体系:企业的生命发展的资源
发布时间:2022/07/07|来源:315信用建设网|专栏:信用标准化
企业国际信用管理体系评级认证与推广必将为中国的企业,带来无穷的生命资源。
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。信用的基础是道德,信用是中国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保障。信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,她和企业的品牌一样,是可以随时贴现的无形资产。享有“国际信用管理体系认证企业”称号的企业,必将立于全球市场竞争的不败之地。
然而,当前某些行业的信用缺失是比较严重的。讨债、废债、三角债、制假、售假、欺诈、合同违约、坑蒙拐骗等,对个人、企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害。由于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加大,这种危害还在扩大。有人估算,中国企业在市场交易中因信用缺失,违反经济秩序等问题造成的损失已占到我国GDP的20%,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近6000亿元,相当于中国每年财政收入的20%。企业合同的执行率只有30%,企业相互拖欠十分严重。统计资料显示,中国有17万户企业应收而未收回的账款占销售收入的38%,是利润总额的9倍,达1.5万亿元,因此而每年增加的财务费用为2000亿元,这17万户企业每年还要多支付9亿元的利息。有的企业坏账率高达40%以上。信用问题直接影响到了中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,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。
情况是严重的,希望也是巨大的。我国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信用建设。特别是近年来,更是把企业的信用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要求。在这种形势下,各种信用评级机构开展“企业国际信用管理体系评级认证与推广”活动,是非常及时的。我们希望这次活动的开展能够科学规范,公平公正,经得起市场和时间的考验,并由此而形成中国企业信用体系的良性循环,永远杜绝守信者屡屡吃亏上当,失信者得不到应有惩戒的不正常的现象。
信用建设不仅仅是评级组织者的工作和责任,也是企业的首要责任。是企业的生命和发展的资源。“商无诚不兴,业缺信难隆”,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上,都必须依靠信用与其他经济主体进行合作;只有合作,才有流通;只有流通,才能生存和发展。只有重视信用建设,做一个合格的信用企业,企业才能健康发展。为了在“引进来”和“走出去”中发展壮大,也为了对国家,对社会,对人民承担我们应负的责任,就要争取做“国际信用管理体系认证企业”,用“国际信用管理体系认证企业”在国际上树立我国的企业形象。这就需要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努力建设企业信用:
第一,从我做起,诚实守信,以国际信用管理体系标准,高起点建设企业信用。
第二,政府、企业、个人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,共建信用社会,尽快形成全社会的信用良性循环。
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。信用的基础是道德,信用是中国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保障。信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,她和企业的品牌一样,是可以随时贴现的无形资产。享有“国际信用管理体系认证企业”称号的企业,必将立于全球市场竞争的不败之地。
然而,当前某些行业的信用缺失是比较严重的。讨债、废债、三角债、制假、售假、欺诈、合同违约、坑蒙拐骗等,对个人、企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害。由于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加大,这种危害还在扩大。有人估算,中国企业在市场交易中因信用缺失,违反经济秩序等问题造成的损失已占到我国GDP的20%,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近6000亿元,相当于中国每年财政收入的20%。企业合同的执行率只有30%,企业相互拖欠十分严重。统计资料显示,中国有17万户企业应收而未收回的账款占销售收入的38%,是利润总额的9倍,达1.5万亿元,因此而每年增加的财务费用为2000亿元,这17万户企业每年还要多支付9亿元的利息。有的企业坏账率高达40%以上。信用问题直接影响到了中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,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。
情况是严重的,希望也是巨大的。我国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信用建设。特别是近年来,更是把企业的信用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要求。在这种形势下,各种信用评级机构开展“企业国际信用管理体系评级认证与推广”活动,是非常及时的。我们希望这次活动的开展能够科学规范,公平公正,经得起市场和时间的考验,并由此而形成中国企业信用体系的良性循环,永远杜绝守信者屡屡吃亏上当,失信者得不到应有惩戒的不正常的现象。
信用建设不仅仅是评级组织者的工作和责任,也是企业的首要责任。是企业的生命和发展的资源。“商无诚不兴,业缺信难隆”,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上,都必须依靠信用与其他经济主体进行合作;只有合作,才有流通;只有流通,才能生存和发展。只有重视信用建设,做一个合格的信用企业,企业才能健康发展。为了在“引进来”和“走出去”中发展壮大,也为了对国家,对社会,对人民承担我们应负的责任,就要争取做“国际信用管理体系认证企业”,用“国际信用管理体系认证企业”在国际上树立我国的企业形象。这就需要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努力建设企业信用:
第一,从我做起,诚实守信,以国际信用管理体系标准,高起点建设企业信用。
第二,政府、企业、个人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,共建信用社会,尽快形成全社会的信用良性循环。
文章搜索
大家关注
- 信用标准化 国外政府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主要做法和经验
- 信用标准化 各国信用体系的建立对我国的启示
- 信用标准化 西方信用风险管理的经验、理论与实践
- 信用标准化 国际信用管理体系:企业的生命发展的资源
- 信用标准化 国际信用标准化组织简介--315企业信用建设公关服务平台
- 信用标准化 信用行业的准则--315信用建设网